为什么说月亮至阴至寒?

在古代太阳一词,起初并没有日光的意义,太阳是表示极盛的阳气。只是到了后汉,才具有日光的意义。伏羲发明“易经”中,世界万物分为阴阳。柔软的、黑暗的、不明显的东西叫做阴;阳刚的、正直的、热烈的东西叫做阳。而太,代表着高、大、极、最之意,而在这个世界中,最能代表阳刚的正直的东西就是太阳,于是太阳便叫做太阳。

因为日月对举,日称太阳,故月称太阴。

在古代的易经里面,“太阳”代表最阳刚的东西,而“太阴”代表最寒的东西,很显然,天上的太阳最阳,而月亮最阴。 所以很多跟鬼相关的事情都是在月亮衬托的背景下发生的,因为它代表至阴至寒。

另外还有多个意思,如指极盛的阴气,指北方或北极,指北方之神等。在汉族民间也把太阴星君看成嫦蛾。汉族人民对月亮的崇拜习俗,最早见于史料记载的是《尚书·尧典》,文称:日、月、星辰为天宗,岱、河、海为地宗;天宗,地宗合为六宗。

太阳是一个阴阳概念,太阳就是极阳的意思,月亮则是太阴,极阴的意思,且月亮叫法应该与太阳对应,叫做太阴!只是因为后来的口语化,所以太阴才叫做月亮,并且流传了下来。

中国古代传说:红色月亮为至阴至寒之相,兆示人间正气弱,邪气旺,怨气盛,戾气强;风云剧变,山河悲鸣;天下动荡,火光四起;故称:血月!欧洲人认为血月会唤醒黑暗魔力!印度人认为血月预示灾难。

月食与日食,自古为东西方风水所忌讳,视为不吉之象。在东方,因太阳象征恩泽,月亮象征刑罚,所以日食则国家轻徭薄赋,赈济百姓,月食则审视法规是否得当,可有冤狱。或言可以祈禳之术免之。

月全食,主国君之殃;偏食,主大臣之灾。食自月上部开始,为国君荒淫无道;自中起,为宰相失令;自下起,为大将失法。月生三日而食,国有丧;十至十四而食,天下兵起;十五而食,天下亡。春食,收成差,大将死;夏食,大旱;秋食,兵起;冬食,国有兵丧之事。

实际上“红月亮”随时都可能发生,在平时月亮很低、在地平线附近的时候,它所反射的太阳光受到地球大气层的影响,从而有一定几率产生“红月亮”,只不过这时候月亮并不一定是“圆”的,或者发生的时间人们没有注意到。

至于月全食时产生的“红月亮”则主要是因为,月全食的时候,地球挡住了太阳的光辉,只有部分太阳光经过地球大气层折射后打到了月亮上,因此呈现了“红月亮”的情况。